现代物流学院2012年度研究性教学课程观摩系列活动之一《供应链管理》

        10月31日上午9:50,由现代物流学院承办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性教学观摩活动在53204教室拉开了序幕。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有教务部领导以及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近百位专业教师。

问题式导入 调动学习热情

        《供应链管理》课程主讲教师是物流系叶素文博士,授课对象是信管专业102班30位同学。叶老师这次为大家展示的是《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牛鞭效应”专题的理论授课环节。他首先指出,供应链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该模式中的多方主体出于利益博弈的目的,对待库存有不同的思考。并分别就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以及终端消费者如何在需求与库存之间进行有效平衡,通过“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以及终端消费者为什么需要库存?”、“信息为什么会不对称?”等问题导入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互动交流。对交流结果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而后依次引出了供应链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和“牛鞭效应”概念,通过大量的流程框图和需求变化曲线,形象地展示了“牛鞭效应”的形成机理,最后对如何解决“牛鞭效应”进行了深入讲解,并合情合理地向同学们布置了合作研讨的主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创新教学模式 变枯燥为生动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相对枯燥、理论知识较多的课程,不仅难学,难懂,而且更难教。但通过叶老师精心的组织、激情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恰到好处的背景渲染,让观摩的老师们感受到了供应链系统模式的魅力。在授课过程中,师生频频通过问题导入和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许许多多形象生动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贸易领域的案例,把课程知识点和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方式,把学生带入对供应链体系的深入思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组织教学,既尊重了学生主体,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本次理论授课的重点是分析供应链系统中“牛鞭效应”产生机理和有效解决措施,叶老师以“蝴蝶效应”为导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供应链系统各个主体在对待需求和库存产生冲突的作用机理,并由此引出了对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原理及有效解决的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流畅自然,激情四溢,大大激发了听课者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和听课老师在课堂上与叶老师进行了气氛相当活跃的互动,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愉快的45分钟。课堂的调控能力,充分显示了任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手段丰富

         在随后的说课环节中,叶素文老师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推行研究性合作研讨式教学的体会和心得。叶老师认为,作为专业必修课,《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第一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更包括第二课堂素质和能力的拓展,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供应链理论知识,更要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专业实习、专题调研以及物流供应链设计大赛来培养拓展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团队将供应链理论分为10个专题,每个团队成员分别负责2个专题的理论教学,既发挥了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和专讲特长,更使学生有机会聆听不同风格老师的讲解,大大激发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研讨环节,教师在发挥引导和监控作用的原则下,灵活处理、大胆创新,设计出形式和风格迥异的教学和研讨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凸显理论课程的逻辑美感。

         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都为叶素文老师激情、流畅、一气呵成的讲授深深吸引,听课的老师们对他的课堂教学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供应链管理》这节课准备充分,讲授过程清新自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以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适时提出研讨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也认为叶老师“说课内容设计非常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研讨主题,教学资源丰富,评价导向明确,课程建设的基础非常扎实,值得借鉴学习。”特别是针对该课程“合作教、合作学”、“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以及“指导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等特色,表现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课程组在引导学生第二课堂和实践环节做得比较实,值得推广。”总之,该课程激情生动,师生互动气氛良好,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合理,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说课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方法创新,特色明显,是一次生动活泼,严谨高效的示范课堂。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10-31  浏览次数:28